作為現代交通網絡的“大動脈”,高速公路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支撐,更是科技創新、產業升級、區域協調的催化劑。面對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的深刻變革,安徽建工集團敏銳捕捉機遇、積極應變,以高速投資為抓手,開辟高質量發展新路徑。

(涇青高速項目)
近年來,隨著國家交通強國戰略的深入實施,高速公路建設按下“加速鍵”。安徽省以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為牽引,構建“五縱十橫”高速公路網,加速繪就“交通強省”藍圖,持續深化路網互聯互通。
安徽建工集團深刻把握這一發展脈搏,以更高的站位、更實的作風、更硬的舉措在高速投資領域培育增長新動能。堅持“投資+施工”雙輪驅動,充分發揮投資帶動作用,以全產業鏈資源優勢發力高速投資業務,拓展轉型發展廣闊天地。

(天堂寨支線高速項目)
緊扣一體化、聚焦高質量,是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關鍵。安徽建工集團精準錨定大局大勢,充分發揮戰略優勢,有效駕馭復雜變勢,持續推動轉型發展攀高向新。目前,集團累計投資建設高速公路26條,總里程近1300公里,以交通互聯帶動產業互通、資源互享。
立足本土服務地方。積極融入安徽省高速公路網布局規劃,徐淮阜高速公路宿州段、淮北段提前10個月通車,為皖北承接產業轉移、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搭建“快速通道”。開放破局拓展版圖。響應國家交通強國戰略,主動融入京津冀、長三角、大灣區、成渝等區域,全面提升品牌影響力。創新引領激活動力。高速公路項目引入無人攤鋪、協同調度、群控安全、智能壓實技術和圖像識別等新技術,實現機械設備的集群化自動協同作業。服務能級全面提升。高速服務區以“裝配式建造+功能升級+人文關懷”為核心,打造標桿級“司機之家”,同時引入清掃機器人、充電樁智能調度系統等,以更優質、更貼心的服務提升旅客出行體驗。

(徐淮阜高速淮北段、宿州段項目)
針對傳統基礎設施建設“重建設、輕運營”的痛點,安徽建工集團主動突破發展困局,充分整合全產業鏈資源,發揮“投建運”一體化優勢。
作為集團首條集“投建運”于一體的高速公路,徐淮阜高速淮北段、宿州段自項目啟動之初就對投資、設計、建設、運營進行統籌謀劃,破除傳統模式下各階段脫節的壁壘。項目團隊在設計階段提前介入,深度優化主體建設方案,通過節省項目投資、統籌施工資源調配等,為項目高效推進提供堅實保障。
“車歸車,路歸路,信息歸信息”,這是高速公路建設運營中存在的難點問題。對此,徐淮阜高速淮北段、宿州段主動植入“智慧基因”,以數據融通重塑安全、效率、服務體驗。72公里路段部署300余路高清探頭與6臺無人機,構成“天地一體”監測網;深度融合AI算法,實現24小時自動識別交通事故、拋灑物等26余類風險,且識別結果可直接生成工單,形成“巡查—識別—派單—處置—反饋”的全流程閉環管理;聯動氣象站與橋面智能霧燈,大幅縮短應急響應時間;搭建“一鍵救援”快速響應平臺,車主通過掃碼即可快速上報信息并實現精準定位,顯著提升救援工作的效率。
從“通行”到“融合”,構建多元產業生態

(G530黃山市黟縣縣城至休寧東亭改建工程(黟縣縣城段)項目)
如今,高速公路不再僅僅是連接兩地的通道,更是帶動沿線經濟社會發展的“黃金走廊”。集團依托高速公路的網絡優勢,推動交通與文化、旅游、鄉村振興等領域深度融合。涇青高速串聯起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、桃花潭、水西國家森林公園等旅游資源,構建起一條集紅色旅游、古跡尋蹤、山水度假于一體的特色交通廊道。G530黃山市黟縣縣城至休寧東亭改建工程(黟縣縣城段)項目創新打造“交通+旅游+文化+生態”融合模式,深植徽文化基因,西遞隧道洞口采用“黟山石”塑石裝飾,隧道內以藍白防火涂料模擬“藍天白云”意境,與皖南山水、徽派美學渾然一體。項目通車后,黟縣縣城至高鐵東站通行時間縮短十余分鐘,連接西遞、宏村、齊云山乃至周邊主要景區,形成交旅聯動圈,讓古村落群與生態旅游資源“活”起來,真正推動“路通業興、景美民富”。
從戰略轉型的謀篇布局到實踐落地的扎實推進,高速投資已成為安徽建工集團突破發展瓶頸、驅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。未來,集團將始終秉持實干底色,建設更多連接未來、承載希望的發展大動脈,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多“建工力量”。